2019年10月31日,飞机成功安全着陆在白俄罗斯的国土上,由此拉开了我在白俄罗斯汉教旅程的序幕。时光匆匆,如今第一任期接近尾声,回首过往的酸甜苦辣,点点滴滴,心中无限感慨,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感谢汉办,感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给了我做汉语志愿者的机会,让我能够在这个国家挥洒青春,奉献自我,传播中国文化。

 

 




 沃洛诺沃初体验


曾记得刚到白俄时是一个雨雪天,一下飞机我就找接我的校长,原来他举着写着我名字的牌子早已在等候我的到来,看到他热情的微笑和敦实的身体,我心里稍稍松了口气:终于与校长联系上了。他热情地上前与我握手,并说:“Очень рад с вами 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 и приветствовать вас в Беларуси(很高兴认识你,欢迎你来白俄)。”之后我们坐上了去往我所在的教学点——沃罗诺沃的车。坐在车上,心中依旧惴惴不安,在这雨雪交加的夜里,让我看不见前路,也望不到归途。但是到了沃罗诺沃,我的心彻底落地了,我被这里的景,这里的人所深深吸引。心中的阴霾彻底消散。

沃罗诺沃是一个美丽的边陲小镇,这里民风淳朴,待人热情,来到这里便仿佛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热闹,没有工厂里机器的隆隆声,只有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潮湿的空气里带着丝丝清甜。这里还有美丽的湖——沃罗诺沃湖。两只大大的美丽的白天鹅在湖面自由游弋,成群的鸭子伴在它们左右嬉戏玩耍,很是动人。所以当地人也称这个湖为“天鹅湖”。每次从这里经过都会看到许多人在湖边钓鱼。

这里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还有善良的人民。刚来沃罗诺沃认识的第一个当地人是校长Волынец,他为人和蔼可亲。其次是我的舍友,他是一名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家。我很幸运成为沃罗诺沃的第一任志愿者,也是第一个到这里来的中国人。他们都很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在我有困难时,总是会耐心的帮助我解决问题。我内心深处由衷地感激他们,感谢在我生命里与他们相遇。


教学初体验


刚来沃罗诺沃时,一切都是新的。第二天校长就邀请我到学校,给我介绍学校情况。这所学校虽然和这个小镇一样不大,但教学设施应有尽有。这里不像国内学校有着庄严的校门,简单的栅栏一围便成了所学校。但我丝毫不影响我能够感受到这个学校的厚重,它承载着许多学子求学的梦想。我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在这里教好汉语,讲好中国故事。

作为一名新手老师,得知我要教3年级到9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心里很是忐忑,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年级跨度如此之大的他们,想到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的“熊孩子”,而高年级的学生则是学习大量知识的黄金年龄时,我开始犯难:该怎么讲好第一课呢?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教务老师请我一起去听当地教师给学生上课,我从中体会到该怎么给当地学生讲授课程,课后总结反思,收获良多,这为我讲好第一课做了铺垫,无异于给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http://rci.bsu.by/images/content/teachers/13/13-2.jpg

很快便迎来了我的第一堂汉语课,初次见面,台下一张张可爱友好的面孔,充满着善意、热切、好奇的眼睛,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对汉语、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好奇,这给了我无限动力,让我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课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我发现还是完全不够在课堂上用的。上课期间,为了活跃气氛,我不停地带着学生操练、做游戏,学生们反响很积极。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有一些小小的奖励,他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但是接收效果不是很好,学过的新知识很快就会忘记。而高年级虽然没有像低年级那般活跃,但是他们多了些沉稳和对知识的熟练掌握。给高年级讲课,不需要刻意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学习目的很强,也很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经过这么一轮的体验,我大概摸清了接下来怎么分别给低年级和高年级上课了,也很开心我带的第一届学生能够圆满顺利地上完第一堂汉语课,同时我还发现了“活宝”——两个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汉语已经一年了,而且非常喜欢学汉语,他们的父母要求我给他俩额外加课,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能够在白俄罗斯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我感到荣幸和自豪。

http://rci.bsu.by/images/content/teachers/13/13-3.jpg


教学进行时


汉语第一课开了一个好头,但我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教好汉语任重而道远。随着汉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与困难。

先是低年级,八九岁的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常常会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有些甚至会有嬉戏打闹的小动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课堂上每个环节都会给学生具体明确的指令,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游戏以及贴纸奖励,这些方法果真有效,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如学生在黑板前排队轮流给汉字填笔画,朗读接龙游戏等等都提高了学生们上课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贴纸奖励也卓有成效,我专门为他们准备了可爱的卡通贴纸,只要是上课积极回答对问题的和好好完成作业的,我都会奖励他们卡通贴纸,他们会因为自己得了几个贴纸开心得不得了。这些办法都提高了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们掌握汉语的水平,我为他们开心。

其次是高年级,他们思维活跃,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浓厚,常常会问我一些中国文化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且有趣,但是我俄语还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知道怎么用汉语回答他们的问题,但是用俄语就有些困难了,这明显让我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都会把学生们问我的问题收集起来,然后在课下把相关的知识查找好,并熟悉用俄语怎么给他们介绍,同时我会把其中关键的知识点拿出来让他们学习用汉语怎么说、怎么写。我运用这个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我的俄语有了飞跃,和同学们的沟通也比刚来那时更顺畅了,同时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加深了。

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和正常上课的节奏。我所在的这座边陲小镇也未能幸免,很多学生开始请假不来上课。我很着急,着急学生们会因此停止学习汉语,着急该怎么给他们正常上课。我询问了孔子学院和其他岗位上的志愿者老师,他们已经开始陆续从线下授课转为线上授课,经过学校批准,我也果断大胆地开始给学生们上网课。

我从来没有做过网课,由于线上与线下教学有很大差别,没有办法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线下的教学方法也不适用于线上,再加上教学软件操作复杂,我不知道能否上好网课,面对很多未知,我下定决心:凡事都有头一遭,不懂就问,我相信自己可以的!经过白大孔院教学中心主任张立峰老师的指导,我了解了Skype、zoom、viber等教学平台,也清楚了线上教学的整个流程。同时,为了能保证好线上教学质量,我开始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熟悉教学软件的使用,并认真备课,精简语言,尽量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http://rci.bsu.by/images/content/teachers/13/13-4.jpg

在张老师和其他志愿者小伙伴的帮助下,我自己一点点摸索,总算能够较好地掌握线上教学的节奏和方法,顺利地完成每堂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耐心地听我在线上授课,就这样,我又博学了一点点,同时也促使我朝着一位合格的汉语教师一步步迈进。


教学成果展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们有了很多收获,他们不仅学习了汉语,还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文化,同时我也得到了校长的认可,并上了当地报社的报纸,我觉得这是给我最好的殊荣。

看着这满满的收获,我想起了《瀚宇之花盛开》这首歌:“心中无限自豪,跨越千山万水的追寻,心中依然充满了力量,就在世界某一个角落,有你和我认真地在绽放,瀚宇之花盛开的地方。”我把汉语带到了沃罗诺沃并在这里绽放。


收获与成长


回顾在白俄的一年时光,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我所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都送给我无限的深情厚谊。

我收获的第一份便是师生情,我遇到了一群可爱友好的学生,这张照片是我和我的学生Алексей参加当地报社75周年活动时的合影。

http://rci.bsu.by/images/content/teachers/13/13-5.jpg

我很荣幸获得报社给我颁发的75周年纪念章。

http://rci.bsu.by/images/content/teachers/13/13-6.jpg

几个调皮的学生,有时候因为上课不好好学习捣乱惹我生气,为了让我消气便会在课后向我道歉并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除此之外,我还收到了学生们的祝福和节日礼物,让我很是感动。这份师生情是我人生此行中最珍贵的礼物。

http://rci.bsu.by/images/content/teachers/13/13-7.jpg

第二份收获便是可爱至亲的同事朋友情,我的外方校长冒着雨雪接机并把我接到住的地方;学校教务老师Наталья和Зоя很负责任地指导我在这边的教学,及时解决我在教学上的问题;学校行政人员Алла会及时解决我到当地办理相关手续的问题。他们都很热情,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我只有教好课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感谢吧。

疫情下,白大孔院刘素玲院长时刻叮咛我们在这儿的健康安全,王鹏飞老师多次给我邮寄了健康包,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倍感温暖亲切,他们是我在这儿的亲人。

http://rci.bsu.by/images/content/teachers/13/13-8.jpg

汉语志愿者郑钰文老师和我都在白大孔院,但我们分处在两个不同的教学点,而且还都是独自担任教学,很感谢她这一年对我教学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关心。

在一个人的教学岗位上工作,其实很多时间都在与孤独寂寞相伴。这里教会了我该如何去生活,去解决生活和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我褪去了青涩和稚嫩,学会了一个人独当一面。感谢我的学生、校长、教务老师们、刘素玲院长、王鹏飞老师、郑钰文老师,以及其他对我有过帮助和陪伴的人。你们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和感动。这一段经历必将在我生命长河里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汉语志愿者之旅还未结束,我会心怀感恩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吴双泉,华北理工大学翻译专业本科毕业。现为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和国汉学孔子学院下设教学点——沃罗诺沃中学志愿者教师。